教学科研

我校生科院微生物学科应用真菌实验室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成果

分享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科应用真菌实验室在国际真菌学领域著名期刊《菌物圈》(Mycosphere) (中科院1区,IF=14.6)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杜鹃花属植物枝条生斑痣盘菌目真菌超级多样性(Hyperdiverse  Rhytismatales on twigs of  Rhododendron spp)的研究论文,这是继去年12月以来,该实验室再次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前德国真菌学会主席、国际著名真菌学家、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派彭布林(Piepengbring)教授评价该研究对斑痣盘菌目多样性理论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斑痣盘菌目 ( Rhytismatales ) 很多物种是林木病原真菌,其中一些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有些种在生物防治、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斑痣盘菌目物种具有明显的寄主专化性,杜鹃花属植物是斑痣盘菌目真菌最偏好的寄主之一,在中国具有极高的物种多样性,约占全世界杜鹃花属植物种类的60%。

通过20余年的努力,本文作者从我国青藏高原采集到杜鹃花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真菌100余份标本,通过形态学特征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寄主专化性以及生态习性的多相研究方法,发现13个演化分支,最终建立8个新属,描述33个新种,提出3个新组合。在此基础上,对世界范围杜鹃花属植物生斑痣盘菌目物种进行处理,给出种属检索表。研究结果显示杜鹃花属植物在演化过程中多次被斑痣盘菌目真菌定殖,且由于斑痣盘菌目真菌在杜鹃花属植物上的辐射发生得相对较晚,导致了其物种的多样性。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寄主演化对斑痣盘菌目真菌物种形成的影响,以及完善斑痣盘菌目分类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也为防治斑痣盘菌目真菌所致重大林木病害以及林木抗病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生科院侯成林教授为唯一通讯作者,2021级博士生郭美君为第一作者,2022级博士生卓兰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工作连续受到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持续资助。

该成果是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科应用真菌实验室近3年来,在国际真菌学著名刊物《真菌分子系统发生与演化》(Persoonia-molecular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fungi )(中科院1区,IF=11.05),《真菌多样性》(Fungal diversity) (中科院1区,IF=20.3) 以及《菌物圈》(Mycosphere ) (中科院1区,IF=14.6) 上相继发表的第四篇高水平科研成果。


1718192530904028972.jpg


1718192553625073793.jpg


Baidu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