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科在国际真菌学顶刊发表研究成果

分享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科应用真菌实验室在真菌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期刊《真菌多样性》(Fungal Diversity)在线发表了斑痣盘菌属相关类群( Rhytisma- like)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世界范围的“Rhytisma -like” 相关物种的系统演化和分类学研究(Phylogeny and taxonomy of  Rhytisma -like species worldwide)(中科院一区top,2021年影响因子24.90)。


1687923689520066702.jpg

文章首页截图

斑痣盘菌属物种广泛分布于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寄生于阔叶树叶片上,导致严重的林木病害“漆斑病”或“黑痣病”。斑痣盘菌属相关类群分类学研究历史悠久,其中存在的物种演化地位的问题错综复杂,其系统发育问题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悬而未决。

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科应用真菌实验室长期致力于斑痣盘菌的研究,近二十年来,联合英国、德国、加拿大国际同行对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斑痣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进行系统调查,通过形态学结合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寄主专化性、生态习性以及分子钟分析的多相研究方法,成功解析了斑痣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的复杂的系统演化关系,建立了国际上首个严格科学意义上的斑痣盘菌科(Rhytismataceae sensu stricto)。同时,依据系统发育关系和独特的子囊果形态以及寄主专化性,建立4新属,恢复3个原有属,描述7新种,15新组合,1个新名称。该研究结果为国际斑痣盘菌的系统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研究基础,为防治斑痣盘菌所致重大林木病害以及林木抗病育种(生物育种)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我校侯成林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2019级博士生王秋彤为论文第一作者,2021级博士生郭美君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受到多个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持续资助。

该成果是我校微生物学科近期继范黎教授在国际真菌学权威刊物《真菌分子系统发生与演化》(Persoonia)上发表的有关松露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块菌属物种多样性、系统发生及地理分布(Species diversity, phylogeny, endemism and geography of the truffle genus  Tuber  in China based on morphological and molecular data)(影响因子11.05)后的又一篇高水平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团队通过近二十年努力,块菌和斑痣盘菌目真菌系统及多样性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近5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6项,发表论文SCI论文40余篇。团队培养的研究生不仅科研成绩优异且全面发展,在近5年毕业研究生中有6人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在学校的长期支持下,生命科学学院逐步形成“以1-2个优势学科为引领”(植物与动物科学持续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全球前1%),“多个学科发展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态势(据2022年5月12日更新的ESI数据,环境/生态(Environment/Ecology)学科首次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微生物学科连续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


1687923717183002569.jpg

斑痣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引起的林木漆斑病


1687923743866072566.jpg

斑痣盘菌属及其相关类群系统进化树

文章DOI: 10.1007/s13225-023-00519-2

Baidu

顶部

Baidu
map